為什么青少年情緒化、易怒、沖動、注意力不集中、欠條理、以及喜歡冒險?父母在青少年不同的階段需要如何溝通?青少年究竟面臨怎樣的難言之隱?
本文由作者謝剛博士授權轉發。
謝剛,筆名心橋,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
美國學校心理學博士,
任職美國加州公立校區學校心理學家17年,
服務包括從學前兒童到高中生的教育心理輔導和咨詢。
青春期沒有明顯叛逆表現的孩子有,但占少數。大多數孩子在十歲后言行有較明顯變化。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生理原因
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總結[1]: 大腦成熟的順序從后向前, 是腦神經被髓鞘包裹的過程。神經只有被髓鞘包裹好后它的信號才能最快地傳導到目的地。青少年時期記憶力、閱讀理解、數學分析、運動等功能逐漸達到頂峰,但與其它的腦葉相比,大腦的額葉(frontal lobe) 最不成熟、信號傳導性能最差,要到25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額葉卻總管對危險和冒險的判斷能力、控制沖動、計劃和選擇自己的行為,是大腦的總指揮。這是很多青少年情緒化、易怒、沖動、注意力不集中、欠條理、以及喜歡冒險等的本質原因?!?a href="http://www.edu-kinect.com/" target="_self" title="青少年叛逆">青少年叛逆
另外,睡眠不足也是行為背后的原因之一。
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2006年發現80% 的美國青少年睡眠時間遠低于這個年齡的推薦水平(每晚9.25 小時),28% 曾在課上睡著[2]。2009 年對灣區五千多名高中生的調查也表明,他們平均只睡6個小時左右。連續睡眠不足不但會負面影響到白天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記憶力,而且會造成易怒等情緒行為問題。
真正無故和家長對立的青少年比例極小。對立違抗性障礙(ODD-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的基本特征是違抗、敵意、對立、挑釁、粗野、不合作和破壞行為,常在童年早期出現,青春期達到高峰。這些特征決定了其對家庭、學校、社會帶來極大的麻煩。由于不同的環境、社會經濟背景、性格特征、評估方法的差異,對立違抗性障礙患病率的報道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在公立學校的觀察是,患病率一般在2%左右。精神健康問題有遺傳因素,很多是在青春期發作。如果家族有情緒或行為障礙歷史,請父母多觀察孩子的變化。
2. “社會心理發展”階段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期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教授 (Erik H. Erikson, 1902-1994) 于1950年在他的《兒童與社會》一書中提出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理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解決不同的心理沖突,逐步形成自我。前五個階段在我工作的十多年中反復得到印證,所以在這里介紹給大家做參考(詳見我的書里“我是…?”一章)。
嬰兒期(0~1歲)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
幼兒期(1~3歲)是自主感與害羞和懷疑的沖突期。把握好了,有利于形成“意志”品質:“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心理,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p>
學前期(3~5歲)是主動對內疚的沖突期。當孩子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失利、罪疚感或懲罰的恐懼所限制?!?/p>
學齡期(6~11歲)是勤奮對自卑的沖突期。當兒童的勤奮感大于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
青春期(12~18歲)則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期。青少年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尋找他在社會集體中所占的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特別是當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與孩子自己的理想、愛好及同伴的壓力不一致時。所以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對青少年健康自我概念的鞏固至關重要。青少年很看重同伴的意見,所以,父母需要了解朋友們的影響力。
哪怕不同意孩子的選擇,如果父母能先通過acknowledgement,傳遞給孩子信任和尊重,交流的通道才順暢,幫助他們發展健康的自我概念。正如埃里克森教授所言,“這種統一性的感覺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感?!?。隨著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誠”(Loyalty)的品質,是“不顧價值系統的必然矛盾,而堅持自己確認的同一性的能力?!?/p>
相反,如果一個青少年感到他所處的環境剝奪了他在未來發展中獲得自我同一的可能性,他就將以令人吃驚的力量抵抗社會環境。在人類社會的叢林中,沒有同一性的感覺,就沒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寧做一個壞人,也不愿做不倫不類的人。我曾經負責的一個初中有不少孩子加入團伙(gang),盡管加入的條件非常殘酷,需要經受所有現有成員的爆打??纯此麄兊谋尘?,都是在家里與父母缺乏親子交流,自己被尊敬和歸屬感的需要只有在團伙中去尋找。埃里克森教授把同一性危機(Identity Crisis)理論用于解釋青少年犯罪等社會問題。(青少年期間的犯罪率是各年齡階段里最高的。)
3.成長環境的挑戰
很多家長表示不解:七十年代沒有父母在孩子教育上花現在這種時間和精力,為什么我們都能養成自律、上進的品質!今天的孩子們怎么會差這么遠?我的先生也曾當著孩子的面對他們說:“這幾天晚上睡不著,都是因為這兩年看不到你們在責任感上有任何明顯進步,焦慮的!”
仔細想想,我們會發現,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和三、四十年前截然不同,很難按我們的標準來衡量。當年父母很少過問我們的學業,可是大環境在制約著我們的選擇:中考制度是自動篩選,決定了重點學校學風盛;而且那時候沒有電子產品、酒精、毒品的干擾。
抽樣調查顯示:美國近 90% 的青少年會玩電腦游戲或使用社交網站。
National Center on Addiction and Substance Abuse調查發現,美國超 過60%的公立高中有毒品問題存在。[3]
- 35.1% 的12年級學生報告在過去一年中吸過大麻;
- 81% 12年級學生報告找到大麻很容易。
- 但只有32%的 12年級學生了解大麻有害。
在過去的兩周中,每八位12年級學生中就有一位在吸食大麻后開過車, 每五位里就有一位曾坐在吸大麻后駕車的同學旁邊。[4]
- 68% 12年級學生報告自己試過喝酒;
- 在上個月里, 37.4% 的12年級學生喝過酒,
- 22%曾坐在喝過酒的同學駕駛的車里,10% 報告自己酒駕過
另外,在美國長大的青少年面臨的壓力也超出我們的想象。The Stress in American 2014 報告發現,美國13-17歲的青少年中報告的壓力超過健康標準(5.8 on a 10-point scale, healthy level rated 3.9)[5],近一半的青少年報告不知道如何應對壓力。
2007年調查[6]發現,73% 的青少年把學業壓力列為他們吸毒的最主要原因,但只有7 % 的家長認為孩子會為了減輕壓力而吸毒。
大約10.7% 的青少年有抑郁癥[7],5.9%有嚴重焦慮癥狀[8],而其中只有 18-25%會尋求治療。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13年春季在上萬名9到12年級學生中的調查表明:
- 近15%的青少年報告曾很嚴肅地考慮過自殺;
- 近13%報告已經為此作了計劃;
- 近8%在過去的12個月中已經嘗試過自殺[9]。
惠州啟發訓練營位于全國文明城市惠州市惠陽區永湖鎮南坑村,占地面積近12000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設施配套,是一所針對需要特殊幫助的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專職培訓學校,是廣東省東莞啟發訓練營的延續。學校配有完善的教育培訓設施和雄厚的師資力量以及優秀的管理人才,為需要特殊幫助的青少年的成長保駕護航。 惠州啟發訓練營本著對國家建設負責,為社會減輕壓力,為家庭排憂解難,為孩子重塑自我為服務宗旨。面向全國招收棄學、厭學、上網成癮、叛逆、怕苦怕累、過分依賴、不自信、思維狹隘、暴力、冷漠親情、自控力差、自閉、不善于溝通交流、生活習慣及行為習慣不良的青少年,為構建和諧社會獻出一份力量。
惠州啟發訓練營本著“對國家建設負責,為社會減輕壓力,為家庭排憂解難,為孩子重塑自我”為服務宗旨。面向全國招收棄學、厭學、上網成癮、叛逆、怕苦怕累、過分依賴、不自信、思維狹隘、暴力、冷漠親情、自控力差、輕微自閉、不善于溝通交流、生活習慣及行為習慣不良的青少年,為構建和諧社會獻出一份力量。
惠州啟發訓練營秉承“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原則,以軍事化訓練管理和行為矯正引導為主,結合傳統文化熏陶、愛心感化、耐心磨練、信心激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轉變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造就孩子健康的心理,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軍事化的訓練、人性化的管理、針對性的教育,結合科學的、合理的、實用的行為矯正,使迷途青少年真情感受:嚴格中有充分尊重,訓戒中有百倍關愛,教育中有自我醒悟,訓練中有自我超越……,把孩子教育成學會五自:自尊、自立、自信、自強、自愛。學會四多:多看、多聞、多做、多思。學會三法:學法、懂法、守法。學會兩感恩:感恩社會、感恩父母;讓孩子全方位做懂德、守法、報恩的社會有用人才。